足迹
晚明风华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上架感言 等待判决最好缓期(第4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如果本书上架后继续写的话,大家最终会恍然大悟,原来是这样。
    我的处理,不会雷人,更不是毒点,也不玄幻。
    个别读者,吐槽我水文。
    理由是我写日常。
    哥,那真不是水文,那是日常啊。日常本就是本书一个看点。
    你以为日常好写?
    那些都是历史细节,都是有来历的,不是胡编乱造。
    有时候写一段,比写纯粹的故事情节,废力多了。
    写个南京城,连当时的街道都要查的。
    每一个称呼,都有历史依据。
    本书参考了很多书籍,比如《三言两拍》、《某某梅》(删减般)、《万历野获编》、《夜航船》、《满洲实录》、《满语研究》、《满族风俗志》等等。
    就连查的资料,都和别人不同。
    有人写明文,直接查实录,查列传。主角出场就是皇帝或者王孙公子,然后直接照着实录、列传中的大事件,开写。
    时间线都是实录。
    这种写法,的确很轻松。
    史料也很好查,故事也是现成的,直接化用历史事件就行。
    可是我的写法,就是在跪钉板,自找苦吃。
    《葬元》就是自找苦吃,这本又是。
    偏不肯蹭热点,随大流,偏不肯氪金,哪怕花一毛钱。
    真就是冷门设定,冷门题材,似乎进入冷宫也不冤枉?
    但要说本书的干货,我相信不差那些当红派。
    个别读者说,不要科普。
    哥,历史文一点都不科普,那叫历史文?
    趣味性的科普,是历史网文的责任,也是看点啊。
    科普元素完全去掉,那还不如写架空。
    比如,我不科普县衙,难道所有人都能了解明朝的县衙运作?都能知道当时的口语称呼?
    不科普,所有人都能知道女真社会,耶稣会?
    个别读者还闹笑话,说不应该称呼将领为“麾下”,而是应该称呼“大人”,建议我改过来。
    我不改,还继续帖,说我不对。
    个别人,说我写的女频文,不该男频。
    张口就来,老论调了。希望我滚回女频。
    喷子之中,往往还是作者账号。
    还有个别读者,从我写西班牙的情报入侵开始,就让我不要写伪史。
    说我耸人听闻。
    拜托,我既然写,能不查资料?真以为我是民科写书?利玛窦没有被伪造的信,我都查阅过了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yutxt.com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