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99章 李老师要来家访4 8K(第2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她要做什么就做什么。
    要是临时抱佛脚过程中,碰到不懂的题目,跑来问陈景乐,陈景乐也会耐心给她解答。
    但就是不会主动打扰。
    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帮助!
    也没跟李北星多聊,这两天她要监考,还要批改试卷,想必很忙。
    陈景乐正好专心做自己的事情。
    说起来,这两天正好生了一件让他有些意外的事。
    之前不是投稿了一篇论文嘛,事情过去很久了,他都快忘了这事。
    结果今天邮箱突然收到《青年社会研究报刊那边的回复,表示决定收录他的文章,但希望他再修改一下。
    说是修改,其实就是走个形式,大体上没什么需要改动的,简单小修那种。
    “啊?真过稿了?!”
    陈景乐很惊喜。
    虽然《青年社会研究只是一家c扩,但人家好歹是京大的刊,平时收录的都是含金量十足的稿件,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都得挂共一才有机会表。
    其他不是博士就是教授。
    而他,仅仅是一个非在读本科,没有导师,纯靠质量获得审稿人的认可。
    属实意外!
    本来都做好被拒稿准备了,毕竟在他自己看来,当初投稿的这个决定,多少点自不量力。在当下的学术圈,想不论资排辈,不看学术等级,不看人脉层次,是不可能的。
    万万没想到,对面居然给他过了!
    而且只需要小修。
    到这一步,可以说基本就稳了。
    这对他本人来说,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认可,称得上里程碑式的进步!
    陈景乐兴奋不已,当即抓紧时间根据意见进行修改,然后给人回去,同时对编委会的认可表示衷心感谢。
    意味着他人生第一篇被杂志期刊录用的学术论文,就此诞生!
    至于本科毕业论文……
    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    事实上他这篇论文,确实引了《青年社会研究编委会内部大讨论。
    有人觉得论文作者身份太低,不宜录用,否则后面类似的稿件越来越多,审稿难度会加大。还会让一些专家学者觉得他们这个刊格调太低,以后不会再投。
    有的人则认为,文章质量摆在那里,如果只看作者身份职称,那干脆以后录用稿件,都只看论文作者身份好了。
    就这样吵吵闹闹,最后闹到主任那里去。
    主任看过之后,当即拍板:“予以录用!”
    并作出批示:“真正的学术创新,往往萌芽于现有评价框架之外,京大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旗帜,理应为那些‘离经而不叛道’的创新火种提供燎原之机。”
    此事才尘埃落定。
    不过京大《青年社会研究刊录用了一个非在读本科生的论文一事,终究是在圈内传开了。
    有人叫好,有人嘲笑。
    叫好的人佩服京大的魄力,嘲笑的人则觉得京大是越混越回去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yutxt.com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