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我在现代留过学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一十五章 沈括入京(第1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c0,更新快,无弹窗!
    是夜,文府晚宴,持续到亥时。
    苏轼才恍恍惚惚的跟着张方平,出了文家大门。
    骑上马,苏轼还有些恍惚。
    “子瞻!”坐在肩舆上的张方平,看到苏轼的样子,笑了一声:“失望了?”
    苏轼是君子,有赤子之心!
    所以张方平一见就喜欢得不得了,视为子侄一样对待。
    自然,张方平差不多能猜到苏轼恍惚的原因。
    无非是光环破碎罢了。
    苏轼叹了口气,道:“晚辈实在不知,该如何形容……”
    他现在也搞不清楚自己现在的情况。
    张方平微笑着道:“回去后,好好洗漱一下,好好睡一觉,明天和老夫去见一个人吧!”
    “哦!”苏轼点点头,然后问道:“未知宣徽要带晚辈去见的是?”
    “和司马君实截然相反的一个人!”张方平说道:“司马君实在洛阳,写了十五年的《资治通鉴》”
    “而他在地方上为大行皇帝牧民十五载!”
    “当朝右相,康国公韩子华!”
    “韩绛吗?”苏轼楞了。
    对这个人,苏轼印象不是很深。
    只记得这位如今临危受命的右相,在熙宁时代曾两次宣麻。
    第一次,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昭文馆大学士,出镇陕西为陕西经略安抚使,全权主持沿边各路大军,攻略横山,然而因为后方出现了兵变,功亏一篑,只能回朝请罪,出知地方。
    第二次,王安石辞相后推荐韩绛接任,十个月都没有,就急吼吼的把相位再次让给王安石。
    坊间传说乃是因为吕惠卿太厉害,韩绛招架不住,就干脆一拍两散,把王安石召回汴京,让那个拗相公来对付吕惠卿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苏轼对韩绛的了解,一片空白。
    韩绛在苏轼这里,甚至还没有其弟弟韩维、韩缜知名。
    “善战者无赫赫之功!”张方平道:“等子瞻见了韩子华,就会知道,古人为何会说这个话了!”
    旧党元老,也不是立场一致的。
    就当年韩魏公和富韩公,都尿不到一起。
    何况是剩下的人?
    相对来说,张方平因为隐退在应天府,所以知道韩绛的施政和为人。
    主打一个不疾不徐,不紧不慢。
    两人也常常聚在一起,作诗唱和。
    算是比较熟悉的朋友吧!
    当然也仅限于此了。
    两人政见,其实截然不同,甚至有些针锋相对。
    可,这有什么关系?
    王安石都能把女儿嫁给吴充的儿子。
    文彦博也能让他的长孙娶蔡确的侄女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第二天四月乙酉(二十二)。
    赵煦从延和殿听政结束,回到了福宁殿中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yutxt.com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